只有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来越茂盛

信息科 发布于:2016-03-02 点击 3200 次

——一名年青急诊护士的工作感言

  编者按: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突出特点就一个字——“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生、护士夜以继日,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以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服务迎送每一位病人。他们默默忙碌,无暇顾及来自外界的纷杂,在工作中得以锻炼,在锻炼中成长、茁壮。他们扎根于急诊,用执着积累人生的厚度,用付出滋润生命的绿荫。

  2月24日,猴年元宵节的第二天,13:00左右,我发现一名小患者眼睑红肿,主诉瘙痒。根据经验,我判断患儿发生了药物过敏发应,当即更换输液皮条,换上生理盐水,停用原药的同时联系医生,并将患儿安置在抢救室予氧气吸入。值班医生医嘱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后,患儿情况随即好转。

  中午的时间分秒必争,耳畔此起彼伏的铃声不容停留。安顿好这名患儿后,我马上投入到输液、巡回、雾化中。13:30,我正在巡回,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大声呼救声“快来人,抢救病人!”

  我应声向抢救室赶去,儿科值班医师卜笃瀚和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正快速跑向抢救室,怀里的孩子三个月左右,面色青紫,呼唤不应。

  “患儿是重症肺炎,呕吐物窒息,现在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准备抢救,开始心肺复苏!”卜医生一边口头医嘱,一边将患儿平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第一次单独面对真实的抢救,我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好在护士长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通过反复强化,每一个操作步骤我早已烂熟于心。

  脑子里准备了很久的知识一下子涌现出来:按铃通知其他同事,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选择合适的人工呼吸球囊、连接氧气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同事来了,打开静脉通道,配制1:10000肾上腺素,接上心电监护。按压两个循环后,伴随患儿“哇”的一声啼哭,心电监护显示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都在逐渐恢复。

  “复苏成功!”我们相视一笑,但丝毫不敢懈怠,继续按流程予进一步生命支持,并将患儿安全护送到儿科住院病区进行病情交接。

  就在那一声啼哭声中,作为一名年轻护理人员,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护理部要求抢救设备、药品完好率100%,为什么平时要花大力气班班交接,为什么要常态化开展各项技能培训……

  急诊的病人都是过客。轻的,简单处理随即离院;重的,做了基本抢救,就会转送到各科病房。输液的病人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一般也不超过半天。没有长时间的照顾接触,医患之间很难培养出较深的情感,病人常常口头对我们表示感谢,却很少有人为急诊科的医生护士送上感谢信、锦旗。然而,一句简单的道谢、一声转危为安的啼哭,便是对我们这些急诊人莫大的嘉奖与肯定。为此,我们无怨无悔。

急诊治疗室供稿   院办采编

二○一六年三月二日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