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探寻生命的罅隙

信息科 发布于:2016-10-11 点击 3169 次

  前言:如果说子宫是生命最初的殿堂,那么“多发性子宫肌瘤”就好比这座殿堂中的白蚁。当殿堂充斥着危险时,抑或抛弃肉体的毒瘤,追逐“永恒的自由”;抑或努力探寻改变命运的一道罅隙,让新生命从千疮百孔的子宫中诞生,重燃母性的光芒——是出击?还是留守?这是两难的抉择。面对患者的取舍,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该如何尽到自己的职责?

 

  近期,妇科一病区就收住了这样一位两难的患者:谢女士,36岁,有再生育需求。B超提示子宫前后壁肌层内满布低回声,主诉经量增多,“多发性子宫肌瘤”诊断明确。这次入院前,曾不止一名医生建议她切除子宫。

 

  去年下半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正值生育年龄的她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面对政策机遇,却遭遇身体上的烦心事,谢女士心里是五味俱陈、难以取舍!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她向医生倾诉了自己的心愿,希望保留子宫,在保留属于自己的阵地的同时,为再次孕育留一条退路。主诊张启欣医师得悉她的心愿,考虑她这种情况保留子宫会有一定难度,便向上级医师作了汇报。

 

  王亦雄主任医师在掌握谢女士的第一手资料后,全面分析了她的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说明不同术式存在的优缺点及预后。在得到保留子宫的肯定答复后,大家共同制订了手术方案——患者子宫肌瘤太多,采取目前广泛使用的腹腔镜手术会有一定困难,最终拟定行“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尽力帮助谢女士保留子宫。

 

  在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手术近乎完美,一共剜除大大小小的子宫肌瘤36枚!面对眼前这堆肉疙瘩,谢女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想到已然伤痕累累的子宫和吉凶难卜的未来,脸上平添了一丝落寞。

 

  术后休养的日子里,管床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发现她情绪低落,一直在关心鼓励她,王院长也多次来到她的病床前,嘱咐她要心情愉快,好好休息调养。告知她如果子宫恢复良好,依然有再次孕育生命的希望。眼前,王院长语气坚定,眼神关切;耳边,王院长声音绵软,吐词清晰。一句句,好像一颗颗定心丸,谢女士听了,不知不觉放松了情绪,露出久违的笑容……

 

  编后:作为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子宫肌瘤是纠缠女性健康问题的隐形炸弹,随时可能摧毁女性朋友平静的生活。在科学技术尚不能“包治百病”的当下,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必须谨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文中,我们的妇科医生在全面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后,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综合考量,慎重把握手术尺度,与患者详尽沟通、共同努力,以高超的技艺尽力帮助患者捍卫了健康,并最终以诚挚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这样的医学人文精神、这样的医生值得大家学习。

                  

                       一病区医师组供稿  院办采编  

                           二○一六年十月十日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