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调养好 孩子少得病

信息科 发布于:2015-04-09 点击 9618 次

     清明节期间,气温起伏跌宕,一昼夜好似经历春夏两季。家长思忖着如何照顾好孩子,整日小心翼翼,结果孩子仍然被病魔打败。很多情况下,小朋友生病的原因不单是外界环境变化,更多与日常调护不当有关。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儿体内正气不足呢?

  1. 症结:饮食偏差 家长对孩子偏食听之任之,认为既然喜欢吃就多吃点。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孩子的免疫能力,同时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饱容易使其“肠胃虚弱”,造成积滞和疳证。还有不少孩子把汽水、饮料当水喝,不但给肠胃带来了负担,也增加了肥胖的风险。另外,小儿喜食炸薯条、烤鸡翅等燥热食物,易致“肝旺脾弱”,表现为容易烦躁、手足心热、胃纳呆滞、头汗出、大便或干结或溏薄。这类体质的小儿更容易生病。

  对策:克服偏食 在菜肴的烹调上要注意色、香、味,使孩子有新鲜感。父母自己不能偏食。宁可少吃不要多吃。尽量让孩子少吃零食,尤其是饼干、炒货和其他燥热食物,对“肝旺”宝宝可用菊花煲瘦肉、孩儿草煲瘦肉清肝火;对“脾弱”宝宝可用山药莲子煲瘦肉等食疗健脾。

  春天饮食宜甘而温,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吃含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时令蔬菜。

  2. 症结:作息不当 小儿对睡眠时间的要求一般比较长,有的家长给孩子玩容易兴奋的游戏,看过于刺激的画面,容易让孩子处于亢奋状态,影响孩子入眠,往往令小儿睡眠不足,影响机体免疫,这是白天补眠补不回来的。

  对策:睡好多动 保证孩子有充足和规律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3-5岁的孩子应睡12小时,6-7岁的孩子应睡11小时,7岁以上小孩应睡9-10小时。

  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室内活动也同样重要,一定注意让孩子多多运动,不要总让他坐着不动。尤其每次吃完饭,休憩半个小时之后,最好让孩子适当活动。孩子的活动量大了,身体得到锻炼,不仅食欲和消化好起来,连喝水也会比以前增多。孩子活动之后通常会满头大汗,这种正常出汗对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

  3. 症结:护理欠妥 不少家长总觉得小孩生病是因为穿衣少了,于是贪图省事,给小孩穿得很严实。如果孩子长期穿衣过多,手心经常是热热的,尤其是干热,不出汗,孩子就会肺胃蕴热,抵抗力降低。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容易出汗,腠理一开,再由风一吹,更容易受凉感冒。即使经医生治疗缓解了症状,体质却未恢复,很容易再感冒。

  对策:背足保暖 小儿衣着应随天气变化而及时增减,同时注意背部和脚底保暖。背部是肺的门户,而脚底有个穴位叫涌泉穴,涌泉受寒导致人体热能不足,不能抵御外界寒气侵犯。所以早晚温差大的时候,不要让小孩光脚。还要准备几块毛巾,及时给孩子擦汗和垫背。

  4. 症结:滥用补品 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进补才能提高免疫力,于是就急不可待地给孩子吃不同种类的补品。殊不知,此时孩子身体相对虚弱,肠胃消化功能也较弱,进补反而加重肠胃的负担;并且家长选择的补品未必契合孩子的体质,有时适得其反,有些特定补品服食后容易使小儿出现性早熟,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调养平补 现代小儿体质偏热,不适合滥用温补,过多应用,反而容易产生内热,致使疾病发生,日常调补应以平补为宜。同时在孩子生病期间应减轻其胃肠负担,宜吃粥、麦片、面条等清淡食物,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中医中药改善小儿体质。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小朋友,可以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推拿按摩等方法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要孩子少得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必要的调养,缺一不可。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