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婴幼儿眼病

信息科 发布于:2012-03-22 点击 12585 次

婴幼儿泪囊炎

    婴幼儿鼻泪管堵塞绝大多数是先天性的,根据统计,约有2~4%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两周后会产生鼻泪管阻塞的现象。溢泪及眼屎过多是常见症状。鼻泪管的治疗方式,最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约有90%在出生6周之内会自然缓解或痊愈。所以若是在出生至6个月这段期间发现有鼻泪管阻塞,可采取保守的治疗方式,由按摩鼻梁近两侧内眼角的方式帮助疏通。 6个月至1岁这段时期,假如鼻泪管阻塞现象仍然存在,则自行改善的机会就狠小了,可使用泪道探通术,约有九成患儿一次手术就能治愈。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第一年发生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浑浊。本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是0.05%,是儿童的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先天性白内障是遗传性疾病,据统计如母体妊娠三个月时感染风疹,其婴儿风疹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50%,而在妊娠两个月时感染风疹,发病率更高达100%。晶状体混浊比较轻、不影响视力者无须治疗。瞳孔散大之后。视力能够提高者,可继续使用散瞳法一个阶段。如果晶状体严重混浊,明显影响视力。应该尽早考虑手术。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是成败的关键,最适宜的时间是出生的后3-6个月。单眼白内障在生后2个月以前做手术最好,因为这个时期是注视反射发育的时期,延缓手术将导致眼球震颤,严重影响视力。单眼白内障如不及时治疗必然产生难以恢复的弱视,所以单眼白内障一经诊断明确,婴儿期即应手术治疗。术后及时戴镜,遮盖健眼,或是佩带接触镜,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视力。

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如不治疗或延误,都将导致完全失明,成为盲童。而且这种失明与其他类型的青光眼一样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早期诊断和手术对于患有青光眼的宝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婴幼儿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经过手术治疗后,80%的患儿眼压可恢复正常。

    发生于婴幼儿的先天性青光眼往往比较严重。对于新生儿以及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发现有严重的怕光、流泪等症状,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一旦确诊,药物治疗往往是无效的,立即手术时唯一的选择。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中1/3为遗传型,平均发病时间为10个月,且多为双侧性。大多数发病在3岁以内,其临床上分为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期和全身转移期,对视力损害相当严重,甚至丧失生命。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早期诊断很重要,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眼球摘除、眼眶内容摘除)、外部放射治疗、局部治疗(光凝治疗、冷冻治疗、加热治疗、浅层巩膜贴敷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近10年来国际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概念逐渐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表现在化学治疗结合多次积极的局部治疗逐步上升为一线治疗,而外部放射治疗则降为二线治疗,眼球摘除为三线治疗。这一变化被认为是开创了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新纪元。一般对于全身情况较好,病变局限的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1~4级),无论单眼性或双眼性,可选择局部治疗或化学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对于病变较大的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4~5级),或肿瘤已扩散至眼外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必要时可联合外部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对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应避免外部放射治疗。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本病为眼部先天异常。原因为胎儿期的玻璃体动脉未消失并有增殖所致。表现为晶状体后面有较厚的灰白色结缔组织并伴新生血管。一般出生后即发现白瞳孔,见于足月产婴儿,90%以上为单眼发病。多伴有小眼球、浅前房、瞳孔异常等。超声波检查可帮助鉴别。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