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儿童外伤及处理方法 家长必收藏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儿外科 赵健 发布于:2023-03-23 点击 6015 次

上二年级的壮壮下课时和同学打闹,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头上流血不止,还鼓了个大包……好在老师处理送医及时,没什么大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幸运。在我国,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且意外伤害所致伤残人数远超死亡人数。因此,对于全社会来说,提高意外伤害防范意识和初步救治能力,是减少意外伤害发生、降低致伤程度的关键。

在医院,每天都有因头外伤就诊的患儿,儿童常见头外伤有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颅内出血等。

如何正确处理头外伤

1.头皮血肿。小儿头皮疏松血管丰富,损伤后可引起广泛头皮下出血,看上去头皮有个“大包”,摸上去皮下有“水”。通常较小的血肿不会有危险,但要记住——受伤初期不要用手揉,更不要热敷(24小时内热敷会加速局部肿胀,使血肿扩大)。正确处理方式是:24-48小时内局部冷敷,2天后再热敷,大部分头皮血肿可在2-3周内完全吸收。

2.颅骨骨折。小孩颅骨较薄,受伤后易变形,发生凹陷性骨折时头顶会出现小坑。遇到这种情况,要马上去医院,做CT扫描,明确骨折范围和程度,由医生决定是否手术。

3.脑震荡。通常孩子会立即哭闹,随后安静一段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后出现烦躁、恶心、呕吐,并伴有脸色苍白、肢体湿冷等症状。同时,孩子可能出现发呆、懒动,昏昏欲睡或睡不醒,一旦发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4.颅内出血。小血肿大多可自行吸收。若头部外伤后出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伴有呼吸加速、脉搏加快或体温上升,甚至出现昏迷、瞳孔变化、偏瘫及癫痫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记住——孩子头部受伤后,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孩子好好休息,密切观察24-48小时。

如何预防头外伤?

学龄前或低学龄的孩子,建议安装桌子角垫、床围护栏;学龄前或低学龄孩子在车内安放宝宝座椅,预防交通事故;加强监护人安全防护意识,使之了解颅脑损伤的知识及防范措施。

除了头外伤,还有哪些外伤需要到医院处理?

儿童活泼好动,互相推搡、追逐打闹都可能造成其他外伤。常见有:擦伤、抓伤、瘀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咬伤、挤压伤等。深口有以下情况需要去医院处理。

1.深或大。皮缘分开,能看到肌肉和脂肪。

2.不清洁。如被生锈的刀具割伤。

3.流血不止。持续按压5分钟仍不能止血。

4.异物残留。如玻璃渣、木屑、钉子、沙土等。

5.被动物或人咬伤。

就诊前家长该怎么做?

1.对于流血的伤口,需要持续压迫。

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碘伏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

3.伤口覆盖首选无菌纱布、干净毛巾。记住——不要使用卫生纸等遇血会溶的物品覆盖伤口!

4.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云南白药、牙膏、酱油等!

5.被猫狗咬伤应及时挤压伤口排去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吸!再使用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时间15分钟左右。

6.消毒伤口首选碘伏。注意——不是碘酒!碘酒含有酒精,对伤口刺激性大。

7.儿童尤其是面部、粘膜部位外伤,不建议用紫药水。

8.被生锈的刀切割伤或被生锈的钉子扎伤,可以用双氧水反复冲洗,至伤口白色小气泡渐渐消失。

9.暂时禁食、水。以免需要全麻手术延误手术时机。

儿童安全无小事,意外伤害,重在预防。

提高家长和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家长外伤初步应急处置能力,预防伤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儿外科 赵健)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