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珠引发的一场大祸……家庭安全意识大意不得!

儿外科 赵健 发布于:2023-03-28 点击 5907 次

七岁的帅帅过生日那天,姥姥给买了盒磁力珠,没想到好心却差点酿出大祸——帅帅一个好奇,吞了两颗下肚,当时啥事也没有,直到两天后帅帅腹痛难忍,到医院诊断为肠穿孔,一追问才知道是磁力珠闯的大祸……

在我国,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且意外伤害所致伤残人数远超死亡人数。因此,对于全社会来说,提高意外伤害防范意识和初步救治能力,是减少意外伤害发生、降低致伤程度的关键。结合临床常见案例,今天和家长朋友一起了解下儿童常见意外伤害中的烫伤和误吞磁力珠。

烫伤急救五字诀——冲、脱、泡、盖、送

“冲、脱、泡、盖、送”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治疗烧烫伤的五字口诀,尤其适合儿童,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冷却,尽量减少皮肤伤害。

冲:局部立即用自来水冲或冷水浸泡至少30分钟。

脱:冲洗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千万不可强行撕扯,应小心剪开衣服,以免皮肤撕脱。

泡:继续冷却降温。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凉水中10-30分钟。

盖:用干爽洁净的纱布、棉布或毛巾覆盖伤口,伤口尽量不暴露。可以抹消炎药膏,避免污染和覆盖物粘住创面。

送:除非确实很轻的烫伤(红斑、轻度水肿、极少水疱、不在重要部位),均建议及时送医,专业处置可减少不必要伤害和后遗症。

如何有效预防烫伤

1.加强看护;

2.小心使用热水袋;

3.洗澡前试水温;

4.给家里的暖气设围栏;

5.不让孩子进厨房;

6.把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在高处;

7.不使用桌布;

8.合理使用暖宝宝;

9.安全教育不能忘。

危险玩具磁力珠

加压弹射的玩具枪、弓箭、激光笔、含硼砂的水晶泥、水精灵(水宝宝)、巴克球(磁力珠)等各种危险儿童玩具在我国屡禁不绝。其中,全国小儿外科医生一直在呼吁抵制的典型代表就是“磁力珠”。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是带有高磁通量的磁性小球,利用磁性相互吸引,可排列组合成各种图案和形状。磁力珠深受孩子欢迎,但也是最危险的消化道异物之一。五颜六色的磁力珠跟糖果相似,放在嘴里凉凉的,会诱惑孩子一颗一颗吃下去!虽然“儿童误食磁力珠”的报道铺天盖地,可误食磁力珠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磁力珠具有很强的磁性,吸附在一起的力道很大,如果孩子只吞了一颗有可能自行排出体外,但如果吞食了两颗或以上,磁力珠就会在消化系统内夹着肠壁相互吸引在一起!强大的吸力在短时间内造成肠壁缺血坏死,进而引起肠梗阻或肠穿孔,甚至引起腹膜炎,严重时危及生命。

发现孩子吞了磁力珠怎么办?

发现孩子吞了磁力珠,请立刻就医,同时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时候吞的,二是吞了几个。如果仅误服1颗磁力珠,家长要做的就是到医院拍个X线片,确认后待排出。

如果吃了大于1颗的磁力珠时间小于4小时,可前往医院消化内科,急诊胃镜取出。

如果误服超过6小时,磁力珠大概率已排到小肠内,自行排出的可能微乎其微,一般需手术取出,需挂小儿外科就诊。

如果家长未发现,在误服2-3天后,孩子会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此时通常已发生肠穿孔和腹膜炎,很可能危及生命,须立即手术。

如果您或亲朋好友家里有小朋友,请不要给孩子购买磁力珠!

如果您发现有儿童在玩耍磁力珠,请立刻制止!!

如果您发现有商家贩卖给14岁以下未成年人,请立即制止!!!

意外伤害,重在预防。儿童安全无小事,预防伤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儿外科 赵健)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