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G妇产科临床处理指南——阴道助产术

信息科 发布于:2013-09-17 点击 7070 次

    阴道助产手术率在美国估计是10 - 15%(1),尽管阴道助产术适当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对其争论仍然存在。虽然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对孕产妇和新生儿也存在同样的风险,但是最近的报告突出了阴道助产术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潜在的并发症。本文将陈述使用阴道助产术(产钳和负压吸引器)特别有争论性议题和关于使用基本决策的可用信息。产钳和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技巧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

   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完成的临床研究提示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胎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更加密集的产时监测为胎儿可能耐受不了分娩提供识别能力。因此,第二产程的长短本身不是一个绝对的或手术终止分娩的强烈指征。然而,当存在其他产科因素时,有产钳和负压-辅助手术使用的位置。

阴道助产术的适应症

阴道助产手术没有绝对指征,当胎头衔接并且宫颈完全扩张时有以下适应征。 

•第二产程延长:

   —初产妇:有区域阻滞麻醉者3小时无进展,或无区域阻滞麻醉者2小时无进展 

 —经产妇:有区域阻滞麻醉2小时者无进展,或无区域阻滞麻醉者1小时无进展

•可疑直接或潜在的胎儿受损

•因产妇原因缩短第二产程

    阴道助产术是应用产钳直接牵引胎儿头骨,或通过负压吸引器牵引胎儿头皮来完成。无论是产钳还是负压吸引器,阴道助产术的适应症是相同的(见表格“阴道助产手术适应症”)。

    美国剖腹产率从1987年的22.8%下降至1997年的20.8% (2)。在同一时期,产钳或负压吸引器的分娩百分比轻微地从9.0%增加至9.4%(2)。在这个数字中,产钳分娩百分比是减少的而负压吸引器的分娩百分比是增加的。尽管一些作者提出阴道助产术已经被剖宫产取代,他们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已有报道手术分娩率因地域的差异而不同,北美最低,南美最高。

     1988年,美国妇产科学会重新定义产钳术的类型和胎头位置的分类。修改后的分类使用胎儿先露部在孕妇坐骨棘下多少厘米来定义(0-5cm),而不是之前使用的描述产道三分之几的方法 (0 - 3 )。

    产钳术的分类也被细化以避免不必要的或极其困难的产钳(见表格,“产钳的分类标准”)。在这重新分类之前,一个平棘的枕后位旋转产钳和在会阴部左枕前位产钳是一样的。对美国妇产科学会的重新分类的验证,调查表明,胎儿头部较低需要旋转更少,对母亲和胎儿的损伤也更少(3)。分娩前临床骨盆测量和胎方位评估是重要的(见表格,“分娩前的注意事项”)。

临床问题

阴道助产手术的并发症

产钳的分类标准

出口产钳

 1. 于阴道口看到头皮

 2. 胎头骨性部分达到盆底.

 3. 矢状缝位于前后径上,右或左枕前或者枕后

 4. 胎头在会阴部位

5. 旋转不超过45�

低位产钳

 胎头颅骨前缘达到或低于 2水平,胎头尚未及盆底

 旋转等于或小于45�(左或右枕前转至枕前位、或者左或右枕后转至枕后位)

 旋转大于45 �

中位产钳 

 胎头衔接但颅骨在 2水平以上

高位产钳

 没有包括在分类内

    通常关于阴道助产手术的适应症和步骤执行的在特殊情况下陈述是困难的,器械的选择和决定对于母亲及胎儿的潜在影响都应该基于分娩时临床发现的情况。经阴道助产手术并发症的研究受到一些潜在的偏见的阻碍,包括术者的经验、相似条件下研究的患者极少、实践和定义的变更导致无法用统计学的力量来回答相关问题。下面的讨论是根据现有证据陈述阴道助产手术产妇和胎儿的并发症。

   在一个随机试验,比较选择性低位产钳和50例足月自然阴道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无近期显著性差异。研究显示产钳组,平均分娩时间较短(10.2分钟对18分钟)和脐动脉pH值较高(7.27对7.23)(4)。然而,一个更大的随机研究比较333例足月产妇出口产钳和自然阴道分娩表明,虽然产钳没有立即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缩短第二产程,但是初产妇会阴损伤率增加(5)。 

分娩前的注意事项

•胎方位:是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头先露以枕骨为指示点,而臀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胎方位的描述总是涉及产妇骨盆的左侧或右侧。

•胎先露:胎儿最先进入部分与骨盆入口的关系。胎儿有头先露,臀先露,或肩先露。

•胎产式: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有纵产式,斜产式,或横产式。

•衔接:指胎儿先露部最宽的径线(头先露是双顶径,臀先露是坐骨结节间径)通过骨盆入口平面。通常在头先露,胎头颅骨最低点达到或低于坐骨棘水平。

•不均倾:前、后顶骨和矢状缝与产妇骨盆之间的关系。当矢状缝先于顶骨,胎头是均倾的;如果前顶骨先于矢状缝是前不均倾位,当后顶骨先于矢状缝则是后不均倾位。

•临床骨盆测量:在中骨盆平面助产前需评估孕产妇骨盆。

    一个荟萃分析比较胎头吸引和产钳分娩提示胎头吸引的产妇创伤明显减少和较少需要全身和区域麻醉。总的来说,胎头吸引组的剖宫产率更少(6)。其他研究比较胎头吸引和产钳分娩提示产钳分娩有更多的软组织损伤、不适等母体发病率(7、8)。

产钳和胎头吸引分娩都与孕产妇血肿(9),盆底损伤有关。然而,引起盆底损伤的其他因素包括正常自然阴道分娩,会阴切开术,第二产程延长和巨大儿(10)。   

    为了评估怀疑巨大儿行阴道助产术的风险,一项研究比较2,924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和出生体重在3,000克和3,999克之间的胎儿的分娩,产钳分娩的巨大婴儿明显产伤率升高达6倍(相对风险RR=6.7;可信区间CL 6.5 - 6.9)。与自然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比较,这些产钳分娩的巨大儿临床上持续神经学异常也有4倍的风险。持续性损伤的总发病率是很低的(0.3%),作者估计为预防一例巨大儿发生持续性的损伤需要进行多至258例的选择性剖宫产术(11)。此外,一项随机与产钳和胎头吸引分娩及肩难产三个因素相关的研究:运用胎头吸引(P=0.04),分娩需要时间(P=0.03)和出生体重(P = 0.0001)(12)。因此,对于巨大儿试产和判断正确的使用阴道助产技术并非禁忌症,但应谨慎的使用考虑有肩难产的可能。

 胎头吸引辅助分娩的新生儿潜在并发症

    产钳对胎头和颈椎几乎造成无限制的压缩和牵引。胎头吸引器设计为避免滑脱而限制对胎儿颅骨的牵引力。然而,胎头吸引的牵引力实质上可以达到50磅(13),如果错误使用可以导致胎儿显著损伤。如果过度扭转,真空帽可以引起胎儿头皮撕裂伤。

    此外,头皮与底层结构的分离会导致胎头血肿,这种情况在用胎头吸引器分娩的婴儿(14-16%)比用产钳分娩的(2%)更常见(6、7)。胎头吸引分娩后的帽状腱膜下血肿(血液聚集在颅骨膜和帽状腱膜间的空间)的发生估计大约每1,000例分娩在26至45例的范围(14、15)。    

    其他和胎头吸引有关潜在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视网膜出血。胎吸分娩有较高的新生儿黄疸率可能与较高的胎头血肿发生率有关(16)。胎吸分娩有较高的视网膜出血率(38%)相比于产钳分娩(17%)(6、7、17、18)。然而,产钳分娩与正常自然分娩比较角膜擦伤和眼部外伤更常见,而在胎吸分娩则是罕见的,除非真空帽疏忽地放置于眼睛上方。长期的后遗症是极其少见的,但对特定的病例应保留给予眼科的筛查(18)。总的来说,胎吸分娩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概是5%(19)。考虑到阴道助产手术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风险,让患者知道提议的手术方法潜在的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199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公共健康公告告诫胎头吸引可能引起严重的或致命的并发症,包括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颅内出血(20)。FDA指出1994年到1998年之间,报导使用胎头吸引器械的新生儿中12例死亡和9例严重的损伤,这个比率与前11年的情况相比增长了5倍。根据公告从1989年到1995年收集的数据显示,所有分娩中真空帽的使用率从3.5%增加到5.9%。FDA推荐使用负压装置中有两点特别有用:

1. 摇摆移动或旋转不应施力于胎吸的装置上,应当稳定的仅仅沿产轴方向牵引。

2. 临床医生应意识到关心使用胎吸器械的新生儿,以便充分的监测那些有器械相关损伤症状和体征的新生儿。

    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加利福尼亚州1992年至1994年期间83,340例初产妇单胎手术分娩婴儿随访结局严重产伤的发病率(21)。创建了与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医院出院记录有关的出生和死亡证书数据库。在自然阴道分娩的婴儿中胎儿损伤的风险最低,观察单独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分娩和产时剖宫产分娩的婴儿有中等损伤的风险。最高胎儿损伤风险的报导是那些经产钳和胎头吸引联合助产或是阴道助产手术失败后剖宫产的婴儿。胎头吸引和产钳分娩与产时剖宫产分娩比较,胎儿损伤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别(表1)。以前一直认为发病率是由于阴道助产,事实上是因为异常产程的过程导致需要干预的结果。这个研究人群庞大,但数据是回顾性的收集来自医院的医疗记录及出院报告。因此,阴道助产的详细信息,先天畸形的发病率及婴儿再次入院的数目,根据最初的出院记录是不可靠的。该研究尽管有其局限性但证实,损伤可能发生在由于阴道助产前的异常产力,也并不是所有新生儿的损伤都是由于欠佳的手术技术引起。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