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应对疼痛?

骨科 管文燕 发布于:2022-11-21 点击 4231 次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可能有如下原因:

1.手术切口、创伤;

2.肠胀气、肠痉挛;

3.引流管道对伤口和神经的刺激;

4.骨、滑膜、骨膜损伤,组织血管损伤导致炎性物质、致痛物质的释放;

5.创伤周围肌肉痉挛;

6.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使外周神经敏感性增强。

疼痛可能会导致以下危害:

1.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

2.因疼痛不敢活动可致肢体僵硬、萎缩;

3.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4.不敢用力咳嗽,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能引起肺部感染;

5.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6.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以及大剂量中枢镇痛药物的应用可能使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7.肢体活动减少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8.导致失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消除或缓解疼痛的方法很多,解除疼痛源是治理疼痛的根本。

1.外伤引起的疼痛等,应立即脱离受伤环境,防止持续受伤和再次受伤,再根据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避免刺激性因素,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2.止痛药物是临床解除疼痛的主要手段,分非麻醉性和麻醉性两大类。非麻醉性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帕瑞昔布等,具有解热止痛的功效,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术后疼痛、骨折外伤引起的疼痛、牙痛、头痛、痛经等,(此类药大多对胃粘膜有刺激,宜饭后服用)。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地佐辛、曲马多、芬太尼贴等,用于术后剧烈疼痛、骨折外伤引起的剧烈疼痛、癌性疼痛等难以控制的疼痛,止痛效果好,但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的副作用,不宜长时间使用。不同的止痛药有不同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外用等。一般口服的药物起效较慢,注射及静脉滴注起效较快。

3.转移注意力是最简单的缓解疼痛的方法。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如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

4.中医疗法用于止痛历史悠久。如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5.物理方法止痛。应用冷、热疗法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如受伤早期局部冷敷可缓解疼痛。慢性的疼痛可采用热敷,理疗灯照射等方法。

(骨科 管文燕)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