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是不是就出伏了?

中医科 丁娜 发布于:2023-08-16 点击 3587 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应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根据不同时令,选择不同养生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所谓“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立秋之时并没有出伏,在暑热、暑湿未消的同时,秋凉、秋燥也随着节气到来,寒热交杂,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立秋之际需防病于未然,注意以下几点。

固护气阴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即使是正常人,经历夏季的消耗,也会虚损气阴,出现皮肤干燥、乏力、胸闷气短、便秘等症状。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少食辛辣,及时补水,食用养护气阴之品如石斛西洋参茶、百合莲子羹等饮食,清暑热,防秋燥。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开始,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机体应当做好敛护阳气的准备,与夏季“夜卧早起”不同,立秋过后,建议“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自然,避免阳气外泄。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


不忙“贴秋膘”

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但是,立秋之际天气并未完全转凉,暑热缠绵,人体易出现疲倦、乏力、胃口差等症状,此时只可适当补益,不宜大补——太多的蛋白质食物不但不容易消化,还会增加脾胃负担。


预防感冒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变大,机体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也是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注意不能贪凉,应加强饮食卫生,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患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肠胃炎、过敏性疾病等慢性疾患的人群,此时有旧病复发的可能,可以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等调护,帮助大家安然渡过“多事之秋”。


(中医科 丁娜)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