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的“梅毒”乌龙事件

发布于:2023-11-02 点击 3002 次

王大爷住院期间RPR(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阳性,可疑感染“梅毒”。家属得知后提出异议:老爷子安享晚年,安分守己,何来梅毒?经进一步检查,证实是假阳性,老人家并未感染梅毒。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是检验科“弄错”了吗?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STD),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产生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垂直传播)。

梅毒的起源

1494年意大利梅毒大爆发,梅毒被首次记载于史料。此后400年,人类艰难尝试对抗这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其中用到水银这种毒性物质,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直到1905年,学者才确定梅毒的致病菌为梅毒螺旋体。1910年,砷凡钠明(砷化物)被证明对梅毒有效。1943年青霉素(盘尼西林)问世,正式宣告梅毒治疗进入新时代。

在我国,梅毒在明朝与西洋通商之际,首次出现在广东,从此在国内传播。

有没有完美的梅毒检验方法

“百分百正确”是患者和临床医生对医学检验部门的期待,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100%敏感度+100%特异性的“完美”检验方法并不存在!

一百多年来,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梅毒检测方法,但至今还没有哪个独立的检测项目能够“一锤定音”,确认“阳性=感染梅毒,阴性=未感染梅毒”。

目前,诊断梅毒还需要通过非特异性试验NTT(RPR、TRUST)和特异性试验TT(POCT、CLIA、TPPA),由此足见梅毒的确认难度。

为什么会出现诊断“乌龙”

这是因为RPR阳性≠感染梅毒!

研究表明,NTT假阳性会出现在老年人、吸毒人员、孕妇等健康人群,女性高于男性,高龄多于低龄。还会出现在60多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急性病毒性感染等。

TT也会出现假阳性,如少见的雅司病、品他病、地方性梅毒等其他螺旋体感染,也可能出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炎、弓形虫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的患者中。

总之,虽然客观上类似“乌龙事件”(假阳性)很难避免,但通过进一步复检,以及加强医检、医患沟通,综合判断,可最大程度减少误读误判。作为临床检验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检验准确率、改善群众就诊体验的必要前提。

(检验科 张明 审核 程文国)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