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白衣梦

信息科 发布于:2013-10-10 点击 5383 次

检验科  李莹莹

  记得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医学院,从此更加接近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  

  由于妈妈在医院工作,小时候的我经常去妈妈单位,对医院里的环境十分熟悉,也十分了解医生的辛苦和伟大,了解患者的病痛和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和依赖。患者们是那么地渴望健康,渴望正常的生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 ,而医务工作者们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少能够按时吃饭和休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患者康复要出院时家属把锦旗送到医生办公室的场景,锦旗上的“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是对医务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最充分的肯定,代表了患者及家属对医务工作者发自内心最真诚的感谢。我看着满屋子的锦旗,对医生的敬意油然而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便有了当一名医生的梦想。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是相对宽松的,但是为了我心中的梦,我从来不敢怠慢我的学习,自习室是我课余时间去得最多的地方,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天开始,我就决心毕业后要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我知道我们对患者的服务只有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还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呢?患者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我们,就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容不下我们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懈怠,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真正地成为患者健康的守护者。

  我的大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尊白求恩雕像,那是和蔼可亲、对病人极端热忱的白求恩;实验楼大厅里张贴着白求恩在手术台旁手术的巨幅照片,那是专注执着、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白求恩。白求恩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白求恩精神是医务工作者需要终身学习的一种精神,它是我心中那个梦的魂魄。我们的很多前辈都具有白求恩精神。他们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圣洁的称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仅感动了患者,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感激,也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他们是如何对待患者的呢?吴登云在艰苦的西北边陲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他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然后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被火烧伤的幼儿身上。他以孺子牛般的赤诚为那里的柯、维、汉等各族人民服务一生。他说: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疆,选择乌恰。王玲先后20多次用刀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制造创面,试验临床治疗效果;两次抽取自己的骨髓,与病人的骨髓作对照分析。行医30多年如一日,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余文丽带着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边肢体瘫痪的丈夫坚持援疆,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若羌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

  毕业后,我带着我的梦,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一颗时时处处准备为患者服务的火热的心来到了妇幼保健院工作。在我的身边,有着无数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地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也许他们不像吴登云等那样为患者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但是他们考虑病人真正的需求,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患者,视患者如亲人,深知患者疾苦,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主动做一些不论大小却能真正感动患者内心的事,耐心地为患者解决每一个细小、琐碎的问题,让细节感动患者。例如,午休时帮助住院患者拉上窗帘,患者醒后再帮其拉开;陪无子女陪同的老年人说话;患者过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和贺卡等等。很多时候,医生的关爱和鼓励比药物对患者更有效。我们主任说过“我们都生过病,也被人照顾过,知道得病的人很无助,对他们笑一笑,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能帮就帮一点,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对病人来说,就有了对抗疾病的信心。”我身边的师长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医者仁心”,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医生与患者心与心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会对疾病的治疗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我身边的师长们丰富了我心中“白衣天使”的内涵。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但是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却是我从儿时到现在直至将来心中永恒的梦想。梦想是个诺言等待着我们去实现、去履行,人因为有了梦想生活才变得充实、变得有意义,我们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梦想可以拓宽它的宽度,我愿为了我心中的那个梦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永不言败!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